被封杀文:范晓|金沙江虎跳峡水电工程四大害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言论 > 正文
被封杀文:范晓|金沙江虎跳峡水电工程四大害
作者:

在虎跳峡右岸以及长江第一湾右岸,涉及的有玉龙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玉龙雪山、虎跳峡、石鼓镇等一级和二级保护区、玉龙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玉龙雪山冰川国家地质公园,玉龙雪山国家森林公园、玉龙雪山兽类鸟类及昆虫重要栖息地,以及多个生物多样性密集区。

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申报区范围图。虎跳峡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区东界,虎跳峡以东为玉龙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及自然保护地。

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图

虎跳峡、石鼓长江第一湾,是举世闻名的自然奇观,修筑在上虎跳峡的龙盘大坝、两家人大坝,将直接破坏峡谷的自然景观,改变这一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的地质地理地貌结构;同时,龙盘大坝、两家人大坝拦截金沙江形成的水库,以及发电引水隧道引走大部分江水,都将完全改变虎跳峡汹涌澎湃的急流景观,或成死水一潭的人工湖,或成流量锐减的溪流;龙盘大坝拦截金沙江形成的巨大水库,将淹没长江第一湾以及石鼓镇的大部分,使这一世界自然遗产以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永沉江底。

上虎跳与江中的虎跳石,以及虎跳峡右岸的游览道,虎跳峡水电工程兴建后它们将被淹没。范晓摄影

如兴建虎跳峡水电工程将要被淹的长江第一湾、石鼓镇以及附近的良田。范晓摄影。石鼓江宽水缓,适于摆渡,为兵家必争之地,诸葛亮五月渡泸、忽必烈革囊跨江、红二军团北上甘孜,都由此过江。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重要组成部分的石鼓傎,有明代土司鼓形石褐(石鼓镇因此得名)、清代铁虹桥、传统民居、长征渡口纪念碑、红军渡江纪念室等文物古迹。

虎跳峡水电工程所影响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相关片区、以及遗产区范围之外的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都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密集区、生态功能区,由于巨大的地形高差,从河谷到山顶出现从中亚热带至寒温带完整的植被自然气候垂直带谱。遗产区及保护区主要的保护对象有:山地混合森林生态系统、珍稀动植物物种、典型完整的自然垂直带谱、高密度高原湖泊湿地群、冰川及其遗迹等等。

虎跳峡水电工程在施工以及水库蓄水后的运营过程中,都会对坝区、库区以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的生境产生干扰和破坏,加剧生物物种生态廊道的阻隔以及生物区的碎片化。而且由于水库的蓄水量和面积都足够大,会对库区及周边气候产生影响,有可能不利于玉龙雪山、哈巴雪山冰川的稳定。

虎跳峡水电工程的兴建,将使金沙江中下游最后的自然江段(梨园库尾至奔子栏的江段)消失,从而使金沙江许多独有、珍稀鱼类的最后适宜生境与栖息地丧失,并面临灭绝的危险。

此外,工程占地区和水库淹没区的大量移民将会后靠安置,在建设用地十分匮乏的情况下,新定居点的建房、修路、开荒、伐木等,也会挤压侵占周边的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密集区、生态功能区,对其产生干扰和破坏。

虎跳峡水电工程影响的区域,是纳西族、傈僳族、白族、藏族、彝族、苗族、汉族等多民族聚居区,具有独特罕见的文化多样性,以及滇西北典型的多民族社会结构与文化生态。民间不仅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保留有大量以明代古镇、古村落、古建筑为代表的、包括古墓葬、岩画、碑刻等在内的文物古迹。

虎跳峡水电工程兴建后,原住民的分散迁徙,将使承载独特文化与传统的社会结构解体,大量文物古迹也将因淹没而遭受彻底破坏。

金沙江畔村宅的墙上,记录的三江并流地区各民族的节庆。范晓摄影

4.3淹没龙蟠至塔城一带金沙江宽谷中富庶的村镇田园约20万亩耕地,造成至少15万非自愿移民及其贫困化,严重损害纳西族、傈僳族、白族、藏族、彝族、苗族、汉族多民族聚居区民众的利益,破坏该地区的社会稳定

虎跳峡水电工程的龙盘水库,将把金沙江规模最大的宽谷盆地完全淹没。这里是滇西北土壤、水热条件最好的粮食主产区和农业生产基地,被淹没的除了约20万亩耕地,还有大量的果园、林地。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的农民原本就有较高的生活水平。

而长期以来,中国的水库移民都处于被动、被强制的弱势地位,无法知情或参与影响自己命运的工程决策以及对自己房屋、土地等财产的处置,难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许多移民都被迫由肥沃富庶的河谷地带迁往贫瘠的坡地或山地,失去原来的优质生产、生活条件与环境,从而导致贫困化。尤其在虎跳峡水电工程所涉及的滇西北多民族聚居区,这种对原住民富庶田园和美好家园的毁灭,将严重影响当地的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

金沙江畔金江镇车轴村的田园与村宅。范晓摄影

金沙江畔的村民绘制的漫画——水坝怪胎图

4.4给中共中央“长江不搞大开发要搞大保护”的战略决策抹黑,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明潮流背道而驰

自21世纪以来在中国兴起的大规模水电开发,按照斩尽杀绝、不留寸水,全江全流域梯级开发的错误模式,中国许多自由流淌的江河,都已变成了首尾相连的梯级水库群。而随着维系水生生物、自然景观、人居环境的自然河流的大量丧失,中国河流的生态环境与水环境也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中共中央与中央政府也充分意识到了这种危机,因此提出诸如“长江不搞大开发要搞大保护”的战略决策。这也是面对满目疮痍的江河我们的重大抉择:是要杀鸡取卵式的不可持续的发展、还是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11月16日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指出,“凡是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地点,都由其所在国依法严格予以保护”,“各缔约国不得故意采取任何可能直接或间接损害本公约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措施”。

虎跳峡水电工程所涉及的世界自然遗产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原本就属于中国政府明令的“禁止开发区”,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在这些区域内禁止任何与自然保护、科学研究、旅游无关的建设活动。

像金沙江宽谷这样农业生产基地,也是国家明令的“限制开发区域”之一的农产品主产区(耕地较多、农业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

如上所述,金沙江虎跳峡水电工程,从法律、国家政策、社会公共利益、民众权益等诸多方面,都是被排它的,都是不被允许的。能否守住金沙江中下游最后的自然江段、能否守住宝贵的自然与文化遗产、能否守住金沙江的美好家园,这是对国人的终极考验。但愿留下的是历史的荣耀而不是历史的耻辱柱。

部分历史文档

老峡、萧亮中,滇西北文明:正被揭示的与将被毁灭的,光明日报网,2004-07-07.

马军,虎跳峡即将建坝破坏美景挽救滇中水荒?新民周刊,2004-09-06.

郭晓军,民间环保组织呼吁停止虎跳峡电站上马,新京报,2004-09-27.

刘鉴强,虎跳峡紧急,南方周末,2004-09-29.

彭兴庭,由虎跳峡想到“发展主义的迷思”,中国青年报·冰点时评,2004-09-29.

谢念、张可佳,存亡未卜虎跳峡,中国青年报,2004-09-30.

阳敏,虎跳峡水电站何去何从,南风窗,2004,10(上),P46-50.

蒋璍薇,你正在改变历史,中国青年报,2004-12-15.

中央电视台,寻找香格里拉:探寻即将消失的大江和文明,共同关注栏目,2005-04-09.

汪晖,金沙江之子——追忆萧亮中,爱思想网,2005-06-14.

范晓,水电大开发对世界遗产以及国家风景旅游地的影响——主要以中国西南地区为例,中

国风景园林,2007-10.

代启福,萧亮中:金沙江的守望者,民俗学博客,2009-04-01.

文静、彭海星,水电站“复活”金沙江中游全面“开禁”?龙盘与两家人电站仍存争议,环

保部门和开发主体给出完全相反的答案,21世纪经济报道,2010-08-24.

中央电视台,见证:香格里拉的守护者,纪事栏目,2012—05-20.

杨红君,金沙江之子——追忆人类学者萧亮中老师,中国作家网,2012-09-18.

刘鉴强,难以逾越的虎跳峡,对话地球网,2013-04-19.

责任编辑: 李广松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24/1023/2119490.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