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地位窜升!“莫迪3.0”烧出第一把火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国际财经 > 正文
国际地位窜升!“莫迪3.0”烧出第一把火—印度这次又踩准了方向!
降赤字

实际上,除了大幅减税的“意外之喜”,外界对这份新预算的最大兴趣是赤字。高赤字率是印度财政的多年痼疾,困扰印度经济多年。不过,1991年改革为界,印度财政长期赤字的形成原因有所区别。

1991年前,印度政坛处长期执政的是“尼赫鲁-甘地王朝”,尼赫鲁、英迪拉.甘地和拉吉夫.甘地祖孙三代推行计划经济模式。大规模国有化、限制民营企业,追求对外封闭的自给自足,把印度经济搞成了一个烂摊子。全国一半以上人口处于极端贫困线以下。无财可取的政府财政,赤字率高到夸张,常年处于GDP10%以上的高危区。

1991年拉奥总理启动了对外开放、对内市场化的改革,印度经济逐步有了起色,贫困人口占比大幅降低,财政赤字有所降低。2000年后基本上都能控制在8%左右,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经济有了起色,财政却迟迟未能得到改善的原因是,财政汲取能力弱,支出包袱重。印度实行联邦制,各邦有较大的自治权,民众的国家认同水平也较低。增税的阻力很大。1991年改革后的印度历届政府也没有改变这一状况。

这就造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印度长期贫困,但是印度人的国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很高。2020年IMF的统计数据显示,印度的国民可支配收入占GDP高达76.9%,不仅远高于发展中国家50%的水平,甚至比发达国家的60%还要高出一大截。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仅次于美国的83.4%。美国有美元国际地位和全球金融中心的特殊性,所以这一比例特别高。而印度的“藏富于民”则是单纯因为政府财政汲取能力不强,给国民留下了更多的GDP份额。

IMF的数据显示,2013-2024年印度政府税收占GDP比重保持在20%的水平,比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低了10%。而且,印度还存在大量无法征税的“地下经济”。税率低再加税源流失,导致印度政府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不匹配。因此,2013-2024年印度政府支出在GDP种占比26-28%。入不敷出,又省不下来,印度的财政赤字长期处于6-8%的风险区。

莫迪为了解决财政收入不足的问题,在第二个任期内大力推进税制改革。不过,莫迪的税制改革并不是简单粗暴的增税,而是以简化税制、限制大企业的减税特权的温和策略,实现降低税收成本和税负公平的效率提高。上一财政年,莫迪税的改终于“修成正果”。强劲的经济增长扩大了税基,新税制有了用武之地,印度政府的税收同比增加了20%。这给了新预算降低财政赤字目标的底气。

新预算将财政赤字目标设定为GDP的4.9%,比2月份提交的临时预算还低了2个点,接近历史最低水平。而且,因为对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有充分的信心,莫迪政府的财长还宣布将在下一财政年度把赤字率进一步降低为4.5%,与3%安全线明显接近。财政状况持续改善的趋势明显,体现了印度经济已经进入良性循环。

结语

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的印度经济

减税、增支和降低赤字,看似“不可能三角形”,就这样在莫迪政府的新预算案里毫无违和感的共存,确实有点像是奇迹。

然而,经济没有奇迹。印度经济并不是奇迹,更不是“莫迪经济学”的奇迹,而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印度经济一路走来,所有发展中国家踩过的坑,诸如计划经济、强行平均、经济排外,印度都踩了一遍,甚至有的坑至今都没爬出来。但是,印度避开了财政汲取度过高的“大坑”。这并不是哪位政治家的天才设计,而是印度的散装体制和政治生态造成的。没有给政治强人施展的空间。

印度政坛不乏尼赫鲁、英吉拉甘地这样的政治强人,野心勃勃的莫迪也在此列。他们不是不想提高财政汲取度,不是不想“花大钱办大事”的大有作为。可是这在“散装印度”做不到。

财政汲取度低造成了正反两方面的后果:一方面是行政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经济政策的试错成本很低。

有限的财政能力限制了印度政客的发挥,干不了什么大事,但也坏不了什么大事。昔日尼赫鲁、英吉拉.甘地对印度经济的苏式改造有心无力、中途半端。今天,雄才伟略的莫迪不能孤注一掷地搞印度版大基建,也不能恣意地发动军事冒险。这对印度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现代国家的财政汲取能力极强,政府财政在经济中的比重超过了任何企业,甚至超过了绝大部分行业。因此,财政政策一旦出错,对经济的打击超乎想象。

因此,财政羸弱、行政效率低下的印度经济没有一夜爆发的奇迹,但是等得起。等到了“莫迪经济学”的厚积薄发、水到渠成。

“莫迪经济学”其实无甚神奇,“1.0版本”时还捅出了贸然推行货币改革的篓子。不过,“莫迪经济学”的大方向是沿着1991年拉奥改革的轨迹,因势利导地扩大开放、推进市场化改革,持续更新的新版本渐入佳境。虽然加了些外来“秘方”——诸如基建投资、财政刺激等。可是,受制于有限的财政能力,那些也只是佐料而已。印度经济真正的“大菜”是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改革到位,经济发展提速、财政质量提高的水到渠成。

新预算案及时主动地减税、降赤字,说明“莫迪经济学3.0版本”的成熟稳健。经济增长强劲的“泼天富贵”,莫迪政府保持了冷静。这体现了莫迪敏锐的政治嗅觉、灵活的政治走位。

不过,即便莫迪没有采取这些明智之举,印度也可以继续等下去。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曲折和挫折是免不了的。遑论印度这样庞大、驳杂的大经济体?只不过,大方向不错,试错成本足够低,总有人会在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选择。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关胖本胖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24/0829/2096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