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只会以“哭穷”,来期待孩子懂事,这样的教育简直像在投毒 * 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父母只会以“哭穷”,来期待孩子懂事,这样的教育简直像在投毒

不少会觉得随着生活的逐渐进步和发展,孩子享受到的物质生活逐渐的变好,为了让孩子明白生活的艰辛和不容易,因此认为孩子需要吃一点苦头,才会变得懂事,长大后才有出息。

认为穷样的孩子,才会更加的体贴和明白父母。于是有这么一部分的家长,会对孩子哭穷。

家长对孩子进行哭穷式教育,孩子因此变得畏畏缩缩,不懂得争取自己想要的。网友评论:“再穷也不能总挂在脸上,藏在心里的苦,孩子才能更容易发现和感动,如果当孩子知道心疼父母了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

没成年前少给孩子压力,这样长大了他才有足够的动力和精力去追逐自己儿时的梦想,无非就是让自己家好起来,让父母过点好日子,付出如果是针对性的,一切就都变味了,孩子不但不会感恩,还会活的很累和压抑!”

哭穷式教育的方法,在很多的家庭都采用着,他们生怕孩子不懂得珍惜。林女士家的孩子,就是采用哭穷式教育长大的,林女士的家境其实并不差。

丈夫作为一名技术,每个月的工资水平高于平均收入,并且家里的房子没有贷款,车子也是全款购买的,生活上没有什么压力,但是林女士出生在农村家里,上一辈习惯了勤俭节约,这让林女士在平日中的生活方式变得节俭。就算不缺钱,却也不是大富大贵的人。

林女士经常带着孩子外出来到菜市场,让孩子学习买菜,让孩子知道菜价。林女士在菜市场中,经常因为几毛钱,跟别人争吵,发生争执,孩子在一边看着,林女士因此会对孩子说:“爸妈赚钱那么辛苦,所以我们要节约一点,不能随便乱花钱”

在孩子想要购买新文具的时候,林女士都会让孩子拿出自己还有的文具,然后对着孩子说:“这些文具,你还能继续用,为了给你读书,赚钱有多不容易你知道吗?”

在孩子看到了同班同学,在暑假期间去往了游学,见识到了不同的场景,学习到新内容,于是孩子会对妈妈说也想要去,但是林女士会对孩子说:“不要跟人家比,他们家什么条件,我们什么条件,根本比不起。你知道别人家参加的夏令营有多贵吗,五天就要五千啊,这可是好几月的家庭开销。”

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变得畏畏缩缩,遇到事情总是退缩,不愿意上前,一到饭局吃饭,总是借口开溜。

家长面对孩子进行孩子哭穷的教育,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这样的家长认为向孩子哭穷,会让孩子未来节约,会让孩子不攀比,但是家长的

哭穷的方式,带着威胁逼迫的味道,显然让教育变了味。

家长在日常中述说的“没钱”“穷”这样的字眼,会让孩子的内心发生变化,这些字眼就好比是病毒一样进入孩子体内,让孩子变得自卑,不自信,从不敢表达自己的欲望和要求。总是哭穷,孩子到了外面会抬不起头来的。

第一:哭穷,会让孩子充满愧疚

孩子在哭穷的教育中成长,孩子会担心自己的生活是不是会变得健康和安全。林女士在平常中,会捡一些亲戚家孩子穿剩下或是用剩下的衣服给孩子,孩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穿着别人穿剩下的。

以至于孩子会在心里认为家里是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变得这么的贫穷,一切都怪自己来到世上,因此产生了内疚感,觉得都是自己的不好。

孩子不能够拥有心仪的东西,也让孩子不会再去表达自己的欲望和要求,长大后的孩子慎小慎微,极力讨好领导同事。

第二:家长的哭穷,会让孩子认定不配得到爱

家长对孩子哭穷,孩子在心里会变得空虚和没有底气,孩子就算长大之后,遇到了心仪的对象,也会认为自己不能够匹配,不配拥有那么美好的一个人,哭穷,会毁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因此孩子会没有安全感,内心感受不到爱,面对爱的匮乏,就像一个无底洞,需要别人一直给予。

孩子内心是否富足,其实和物质生活没有多大的关系,家长认真对待生活的方式,更能对孩子进行富养。印度哲学家菩德曼说:“播种一个行为,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

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哭穷,并不是好的教育方式,应该不对孩子哭穷。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 安安爱花草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23/0113/1854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