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社长李泓冰:请让孩子们拜读饿死人的“家丑”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言论 > 正文
党媒社长李泓冰:请让孩子们拜读饿死人的“家丑”
作者:
1.李泓冰:请让孩子们拜读饿死人的“家丑” 2.党媒社长请读“家丑” 似前苏联解体前历史热

最近,关于“大跃进”继之以“大饥荒”的话题成了舆论焦点,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究竟饿死了多少人?迄今,这还是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并不是没有权威的说法,比如被广泛引用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称:“1960年,中国人口比上一年减少一千万……这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的最严重的后果和教训”;曾任国家统计局局长的李秋瑞经过研究,认为1958年到1963年,非正常死亡是2158万……

这样伤惨的一段历史,对国人该是刻骨铭心之痛吧,何况距今并不遥远。但是,若从街上随手拉个路人,恐怕鲜有人对这段历史能说得明白,中学历史教科书上也一笔带过,不光是孩子们,连一些读书人也不免茫然。

一场灾难,并没有肃然地郑重进入国人的集体记忆。公开出版的若干权威史著说明,这并非不可碰触的禁忌,然而毕竟是家丑,能不提就不提罢。而被选择性“不提”的,还不独是这一段“家丑”。

据称胡适说过,历史不过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罢了——其实胡适很冤,原话并非如此,且他对历史的态度还是颇严谨的。适之先生被冤的事情并不少,也犯不上替他辩这一件。而历史被有意无意地冤枉或被现实需要打扮,确实很多。秉笔直书的史家董狐,似乎什么时候都不受待见。

以史为鉴,洞昔是为了知今。失了诚信的历史,有如一团模糊的镜面,照出的现实也必定走样。如果,对曾经的家丑一直讳莫如深,甚至还被一些人刻意美化,比如 “文革”,那么中国改革的初衷也就成了一团模糊,必要性大打折扣,连为什么出发都忘记了,又如何继续走下去呢?事关中国发展的路径选择,兹事体大呵!

我向读高中的女儿借历史课本一看,她却指给我看她正在读的一部砖头厚的美国历史教科书,感叹说,这美国人写自己的历史有意思,越是他们丢脸的事儿写得越细,比如歧视黑人那一段儿,还有大萧条啊,虐待华工啊,麦卡锡啊,真是历历如绘,读了半天,也没找着几段说他们“伟大成就”的。哦?美国人这一招狠啊,家丑扬给下一代,那是为了警醒惕惧后人,绝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其实,我们也不乏这样的史观。 31年前,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是一份振聋发聩的文件,从政治上彻底否定了“文革”等“家丑”,让刚刚开始还有些踉跄的改革步伐走得更加坦然自信。与此同时,政治上的否定,还需要系统而翔实的真相剖白、细节呈现和深刻反思来支撑,更要严肃地进入全民族特别是下一代的集体记忆——中国不改革便危乎殆哉,也才能成为民族共识。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给历史整容,会唐突了现实,苍白了未来,弱智了后人。最可怕的,是家丑还可能重现,君不见,仍有人在为“文革”招魂么?

请让孩子们拜读“家丑”,而要是谁愿意回到“文革”,自己穿越便罢,别拉着13亿人陪葬……

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副社长  李泓冰

党媒社长请读“家丑”  似前苏联解体前历史热
 
..;记者唐铭综合报导)关于“大饥荒”的话题,近日又引起热议,人民日报上海分社副社长李泓冰表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给历史整容,弱智了后人。她公开发表文章《请让孩子拜读饿死人的家丑》,文章还说“别拉着13亿人陪葬”。

有分析人士认为,前苏联解体前兴起的“历史热”也类似于拜读“家丑”。当时无数禁区被打破,马克思主义在苏联史学中的指导地位迅速地丧失。并认为,重新审视和还原历史,中共才能得到一个良性的过渡。

拜读“家丑”

今年“五一”期间,网上最热的是关于“三年大饥荒”的讨论。人民日报甘肃分社社长林治波发表微博称,三年大饥荒饿死人的事情不存在。全国不同地域的网友纷纷将往事记忆晒出,众多学者的研究重被提起。

5 月12日,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副社长李泓冰发表文章《请让孩子拜读饿死人的家丑》,文章说,31年前,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从政治上彻底否定了“文革”等 “家丑”,让刚刚开始还有些踉跄的改革步伐走得更加坦然自信。与此同时,政治上的否定,还需要系统而翔实的真相剖白、细节呈现和深刻反思来支撑,更要严肃地进入全民族特别是下一代的集体记忆——中国不改革便危乎殆哉,也才能成为民族共识。

文章还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给历史整容,会唐突了现实,苍白了未来,弱智了后人。最可怕的,是家丑还可能重现,君不见,仍有人在为‘文革’招魂么?

请让孩子们拜读‘家丑’,而要是谁愿意回到‘文革’,自己穿越便罢,别拉着13亿人陪葬……”

前苏联的“历史热”

有分析人士认为,拜读“家丑”与前苏联解体前兴起的“历史热”十分类似,这是共产阵营政治制度和体制走到穷途末路后的一种必然选择。

对苏联历史的一套固定解释也不是轻易容易掀翻的。自80年代中期“改革”开始以后,在对苏联历史的重新解释和对民众的历史意识重新教育方面,走在前面的不是史学家,而是文学艺术家,开始是被禁的涉及苏联历史的文学作品的解禁出版。

戈尔巴乔夫曾说:“对我们来说,掩饰历史是不允许的。历史已经存在。唯一要做的事是正确地把它表现出来。”在苏共领导层中,在政治局内,在重新审视历史的态度上是不一致的。1988年6月,在莫斯科举行了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这次代表会议对苏联的“改革”和重新审视历史的运动都起了推动作用。

“历史热”的影响之深,“填补空白点”的规模之大,恐怕是始料所不及的。短短几年的功夫,整个苏联历史不论是哪个阶段都发现了无数的“空白点”。

这股热潮本身已对苏联史学及其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极大的疑问。过去被掩盖的许多事实被揭发了出来,无数“禁区”被打破,人们的思想受到巨大的震动。马克思主义在苏联史学中的指导地位迅速地丧失。

分析人士认为,中共政府必须对三年大饥荒等等历史空白点进行填补,重新审视和还原历史,开放媒体和言论自由,中国才能得到一个良性的过渡。

中国近百年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饥荒

据有关资料分析,波及全国的大饥荒自1958年起,持续至1961年,以1960年为最烈。已有不少学者采用人口学的方法,根据若干项全国性人口数据,进行非正常死亡人口总数之估计,所得结果在1700万一4000万之间。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表示,在这过去的一百年中发生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饥荒,就是中国的1959-1961年的大饥荒。从颁布的人口统计数字可以知道灾荒前后的人口数,可以算出饿死的人是4200万。但事实上灾荒年代新生人口肯定会减少,所以实际饿死的人到不了4200万,大约是3500万比较可信。

责任编辑: 于飞  来源:新民晚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12/0514/246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