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果敢人民求救信并果敢消息 综合文章六篇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军政 > 正文
缅甸果敢人民求救信并果敢消息 综合文章六篇


         果敢人民求救信并果敢消息

目录:

1、果敢人民的求救信
  附件1:果敢88事件真相
  附件2:果敢民族被作为二等公民真相
2、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政府(果敢)关于“09。8。8事件”的声明
3、被世界遗忘且又打不跨的民族——缅甸境内明朝汉人后裔
4、缅甸明朝汉族后裔处境令人堪忧
5、曾经的国土——缅甸果敢县
6、貌小锋:果敢概况

         1、果敢人民的求救信

亲爱的中国同胞们:

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也许我们已不在这个世界,但请你们相信即
使我们死了,我们也是高昂着头颅而死,因为龙的传人是不会屈服于
淫威和杀戮;请你们相信即使我们死了我们得头颅也会朝向神圣的北
方,因为我们的祖先来自那里,我们得灵魂一定要回归故里。

曾经我们也和你们一样,共同生活在“中国”这个大家庭里,但是由
于腐败的清王朝,我们才被迫与你们分离,成为异国的臣民。在过去
的岁月里,在异族的残暴统治下,我们备受欺凌和压迫,但我们没有
屈服也没有被征服,因为我们心里有梦,梦想着回归祖国的那一天。

现今,我们也清楚回归祖国是不现实的梦想,所以我们也尊重现实,
承认缅甸军政府的中央政府地位,只是希望能够与其他民族和谐共
处,与缅族人一样有完全的人格,可是就是这么低的要求也被缅甸军
征服野蛮的拒绝了,自8月8日以来,军政府以种种无理借口,悍然
撕毁与果敢特区达成的一系列协议,以武力威逼我们屈服。我们知道
缅族人代表的军政府是以最终消灭我们为目的,今天我们屈服,明天
只能任其宰割,我们是有血性的炎黄子孙,岂能坐以待毙,我们要抗
争,要战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我们虽然没有中国的国籍,可我们一直把中国当做我们的亲人。当作
我们的依靠!不指望同胞武装去敌老缅,但求亿万同胞能声援果敢。
同胞们,伸出你们的援助之手吧,那将是对17万果敢人民的莫大支
持!!!!!!!!!!!!

              全体果敢人民泣拜!

附件1:果敢88事件真相

2009年8月8日凌晨,缅军以果敢枪械修理厂制毒的借口为由,
出30名警察,欲强搜该厂。对缅军的无理要求,果方坚决不同意,
以致双方处于对峙状态,造成果敢市民大面积恐慌。双方僵持了一
天,事情已初步得到解决。具体事件将向什么方向发展,还是个未知
数。

据缅方称,缅军之所以来检查该修理厂的原因:一、是因为中方向缅
方交涉,声称中缅边境仍有大量的毒品流入中国,已给中国造成了重
大损失。二、缅军声称,中方某部长向缅方提出,中缅边境的枪械管
理不当,已流入到新疆地区。

这有可能吗?果敢已在2002年实施全面禁种,便在2004年根绝了罂
粟。以此推断,果敢何来大量毒品?果敢就连自己的枪械大部分都是
缅共时留下的,何来的枪械销往中国?真是无稽之谈!

缅军的无耻

8月7日,缅方声称,查到小中山与小母乃附件有一个毒品加工厂,
他们请求果方配合。打击犯罪组织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作为果敢
人,当然义不容辞。当天晚上7点钟,果方当即决定令执法处派10
名干警、禁毒委派10名干警前往配合。可谁也没有想到,缅军说查
抄毒品制造厂是假,转而前往杨龙寨把枪械修理厂包围。但是,被派
往配合缅方的队伍到了杨龙寨后,发现情况不对,马上把情况向高层
领导作了汇报,对突如其来的事情,队伍沉着应对,并在修理厂门近
200米处与缅军对峙。

身正何惧影子斜?

缅时早晨7:00钟,从缅甸中央派来的二级参谋哼索、军事安全局彤
彤尼来到特区**办公室,要与果方进行谈判。果方派出了代表团与其
进行谈判。但由于缅军的要求太苛刻,以致谈判进行了两个半小时也
没有谈判成功。最后,缅方代表说,要果方各常委11:00到他们的
营区去进行谈判,但果方并不予理睬。

下午1点钟,缅军再次到特区办公室,要与果方进行谈判。这一次,
果方代表团与他们进行了正面对话,果方表示:“果敢同盟军属于一
个合法的军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枪械修理厂是很正常的事,有何不
妥?”此时、缅军的态度立即软了下来。随之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我们怀疑你们厂里在制造毒品?”身正不怕影子斜,果方表示:
“好!既然你们不相信,我们带你们去看个究竟”。3点钟,果方代
表团带上缅方驻果最高军分区司令温貌、中央军事安全局一级参谋彤
彤尼、二级参谋季嘟、少尉昂昂等缅方代表前往杨龙寨枪械修理厂一
看究竟。当缅军看完了枪械修理厂后,当即表示道歉。因为厂里没有
任何与毒品有关的器皿与化学物品。最后,他们只得无功而返。众所
周知,缅甸军政府这次查禁的杨龙寨军械修理厂,是果敢地区自缅共
结束、实现和平以后,随着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的合法成立,原缅共
时期留下的武器和军械修理厂自然用于保卫果敢的和平发展建设,完
全合理合法,所有这些并非属于某个人的私有财产,而是缅甸民族民
主同盟军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此次缅甸军政府借此栽赃陷害,就是
想挑拨分化特区政府的领导集体,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彭家声主席是果敢各族人民衷心拥戴的敬爱的领袖,以彭家声主席为
核心的特区政府领导班子,也是由特区人民、特区部队、缅甸掸邦各
族军民以及缅甸各界华人所拥戴的领导集体,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政府
的合法性,更是缅甸中央政府早已承认的。二十年的和平发展足已证
明了这一点,这是世人有目共睹的事实,我们绝不允许也决不答应任
何人对我们特区政府领导的栽赃陷害!

缅甸军政府的这种“政治迫害”以及“栽赃陷害”的卑劣无耻的行
径,充分暴露出他们“假民主、真独裁”的政治野心。他们就是想要
通过这些肮脏下流的手段借所谓的法律之名,来达到他们控制明年缅
甸大选的不可告人的目的。其目的如不能得逞,他们就会在缅甸掸邦
整个地区进行各种阴谋活动:搞乱经济建设、挑起各种事端,乃至发
动战争……如此一来,缅甸军政府就将再一次把整个国家拖入民族仇
杀之中,并借此理由向全世界公告,因国内局势而导致大选将无法如
期举行。届时,缅甸军人政权依然可以独裁专制、继续奴役苦难深重
的缅甸各族人民。这是缅甸军政府的邪恶本质,也正是这次事件的目
的所在。

对此,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政府、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严正警告:你们
的阴谋是不会得逞的,和平发展的世界潮流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的。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凡是搞阴谋诡计的政权都是不得民心的,也是
必定要失败的。

缅甸的各族军民们,我们要尽快认清缅甸军政府这个独裁政权的丑恶
面目,团结一致、不畏强权,决不能让这些阴谋家们把苦难深重的缅
甸人民再一次拖入残酷的战火之中。

最后,我们急切呼吁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伸张正义、援助果
敢、拯救缅甸!

       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政府、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

附件2:果敢民族被作为二等公民真相

前不久缅政府给佤邦办的身份证竟然把汉族的身份证单独做了一种,
是绿色的(正常的都应该是红色的),更气人的是上面注明是二等公
民,可见他们对待少数民族的不公平。真的无法不抵抗大黑老缅的大
缅族主义啊!谁看见谁不气愤呀?正规的缅甸身份证是一个红色的塑
胶卡片,可他们给汉族的是一个可以折叠的纸片,男人绿色女人红
色。当然也有部分是拿到了正规身份证!可以贿赂嘛(老缅嘛一相啤
酒就可以搞定了!)!这样的政府谁愿意服他管理服他领导呀?我们
热爱和平,我们不愿意打仗。我们只想做普通的老百姓过民主自由的
生活,我们只希望有合法的民族权益! 缅甸特稿:“果敢华人没有
国籍,怪不?”缅甸特稿:“果敢华人没有国籍,怪不?”去年7月,
美国五角大楼再次表示:“缅甸民族问题到了该解决的时候了”,这
使得缅甸军人政府大吃一惊,他们不得不要恢复多项悬而未决的民族
问题以寻求解救方案,这其中包括果敢民族的身份证。果敢民族是一
九四八年获缅甸国家宪法承认的合法民族,果敢族(缅甸的汉族),
另有六个少数民族,共十六万人。果敢族占百分之八十,整个果敢花
费1至3万元买到身份证的不足百人,其他所有的公民都没有明确的
身份。7月20日11时,缅甸军人政府委派三名移民局的官员到果敢
主持居民身份证颁发工作,掸邦第一特区政府主席彭家声、副主席李
忠祥、同盟军副司令白所成、张德文等二十位主要领导人应邀参加了
缅甸军人政府的身份证发放会议。首先,缅甸军人政府提出要给果敢
各族人民发放身份证,并拿出两种身份证版本,果敢的其他少数民族
将获得缅甸军人政府颁发的正式身份证,而果敢族(也就是汉族)只
能得到一种红皮身份证。

移民局官员还强调:“这是缅甸国家政府对‘果敢族’的特别照
顾”。一、此证件丢失应立即向缅甸国家政府驻当地移民局申报,并
立即申请补办,否则,政府将根椐有关法律处罚;二、持证人不属于
本国国民,也不能作为出入缅甸军政府管辖区的有效证明。移民局官
员话音一落,彭家声主席立即代表果敢人民发言。他说:“对缅甸国
家政府所宣布实施的正确法令、法规果敢人理当遵守拥护。但一切损
害民族利益,破坏民族团结,影响和平建设的任何条例,果敢人民都
不接受并坚决反对!果敢族是缅甸宪法在独立时一致认定并通过的合
法民族,作为国家的军人政府违背宪法条例都是倒行逆施的行为。现
在果敢民族在经历四十多年的战乱后立即投入到禁毒事业当中,这种
时候国家政府不帮助果敢解决困难,完成替代罂粟种植计划,反而拿
出这样‘优越’的‘待遇’来戏弄果敢人民,只会将国家和人民推向
另一个极端……”说完后愤然离去,特区其他领导人随后也相继离
开,丢下缅甸军人政府的三名移民局官员楞在当场,不知所措。记者
追上彭主席的坐车进行采访,彭主席在车上对记者说:“果敢到底属
于那一个国家?国家政府颁发的身份证‘不属于这个国家’你听了不
觉得荒唐可笑吗?”

2、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政府(果敢)关于“09。8。8事件”的声明

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政府(果敢)关于“09。8。8事件”的声明

2009年8月8日,缅中央军人政府以禁毒为幌子,悍然下令调派军
队,对在1989年曾为国家作出重大和平贡献的果敢(华人)少数民
族区域,实行军事挑衅和威胁。由此造成了全果敢地区人民群众,尤
其是老街市区人民,其中包括大部分中国各地来果敢经商、务工人员
极度恐慌紧张,纷纷弃家抛业逃离果敢,进入中国镇康县南伞、耿马
县孟定等边境一线避难。此举,给果敢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平安定产
生了严重影响。给特区经济及百姓财产造成了数亿人民币的重大损
失。“09。8。8事件”的发生,引起了整个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及
震惊。

更为严重的是,8月11日,国家政府军邀请我特区政府代表在政府
军驻果敢司令部就“8。8事件”进行协商之际,借口我方主要领导
不出席就无故扣押我特区政府谈判代表6人,长达5小时,严重破坏
了双方的互信基础。

之前,军人政府就有关整编问题,曾多次与我特区会晤,我方均以礼
相待,并阐明了我特区的立场观点。认为改编乃关系国家、民族之大
事,必需妥善协商完善处理。我们一贯主张果敢是缅甸国家不可分割
的一部分,各民族要平等和睦相处。我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发展
经济,改善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是我们的目标。谁知军人政府竟恼羞成
怒,对我特区采取如此手段,是可忍孰不可忍!现我特区决定:在安
全得不到保障之前,暂停主动与军人政府之间的接触。

特此声明

             掸邦第一特区行政管理委员会

              二OO九年八月二十日

这是果敢朋友给我的短信,可见果敢内部的政治斗争:

今年八月二十二,心术不正明学昌
半夜调人驻老街,想将往事再从来
还把主席来包围,真他妈的狗汉奸
幕后黑手白所成,早上占领双凤城
还喊大家来恭喜,真是一群虎豺狼
想要霸主占我果敢,简直痴心和妄想
后面还有一个魏老三,从中捣乱命不长,一定叫他全完玩
迟早滚出我果敢
果敢青年有志气,政治坚定为家乡
打垮白明保果敢,造福百姓永不忘。

3、被世界遗忘且又打不跨的民族——缅甸境内明朝汉人后裔

掸邦汉人摄图永历帝朱由榔缅甸情感分类:缅甸风情(本文有大量图
片,因技术原因全部略)

我的好朋友王子瑜:男,汉族,缅甸果敢滚弄人,现为缅甸掸邦第一
特区政府工作人员。精通汉语、缅语、英语等语言。熟练几国语言交
流时,他均能自然切换、运用自如。尤其是佩服他汉语的文字功底,
文章相当了得。另,在缅甸当地,他也是一名自己写词谱曲的出色的
原创歌手,他创作并演唱了大量的音乐和歌曲。感谢本文中他的图片
提供!


在缅甸掸邦北部的金三角的尽头,在中国云南西南的底端,缅甸境
内,这个远离中原的地区原始深山老林里,鲜为世人所知的是:这儿
竟有一支来自中原腹地的汉民族已经在此生存繁衍了300多年。这支
汉族就是生活在缅甸掸邦果敢及周边的汉族,在缅甸被称为果敢族。
现在的果敢位于缅甸掸邦东北部,面积约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
15万。

300多年前明朝灭亡之际,京城朝都南京沦陷后。明朝的当时从中原
来南京的一些官员和百姓追随着南明的最后一个皇帝——永历皇帝朱
由榔。又从广西贵州和云南一路逃亡最后流落缅甸。公元1661年十
二月,吴三桂带领十万清兵开进缅甸,逼迫缅甸交出永历帝朱由榔并
押解回昆明,一年后永历帝被吴三桂缢死在昆明的逼死坡。但仍有不
少随朱由榔逃入缅境的文武官员、各类随从和大批百姓仍死不降清,
流落在现今缅甸北部和中国云南西南的荒山野僻之地顽强生栖繁衍,
其中包括闯王李自成手下的名将李定国,他沿路护卫朱由榔进入缅
甸,此后又长期在边境地区与清军周旋,朱由榔在昆明被杀后不久,
他即病故在现中老边境勐腊县;通过300多年艰苦而漫长的日子,
些流落他乡的人员最终发展成了今天缅甸的果敢族和这一区域其他称
谓的汉民族。

长期以来,果敢人民在同英国殖民者和日本侵略军的斗争中做出了重
要贡献,在争取民族利益的斗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缅甸耐温排
华的年代,缅甸国内一律取消汉语和汉字,更不允许教授汉文,为了
保存自己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果敢人民被迫接受“果敢族”的称谓,
并将他们操地方言的汉语称为果敢语,使用的汉字称为果敢文,最终
保证中华文化得以传延。

1968年后缅甸人民军进驻果敢,1989年果敢成立“缅甸掸邦民族民
主同盟军”,同年获缅政府承认成立“掸邦第一特区”。该辖区于
2002年实现了基本禁绝罂粟种植,在当地的民族历史和禁毒的历史
上迈出了一大步。

对照境外汉人的境遇或以下图片,本人觉得生活在中国的中华民族儿
女真是幸福!所以,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注:图中红色方框中的东北部即是缅甸果敢版图。原属于中国,解放
后,不知道什么原因划给了缅甸。这样以来,目前,缅甸境内就有了
三个汉人政权。这就让缅甸军政府及缅甸民众恨之入骨。

  
      4、缅甸明朝汉族后裔处境令人堪忧


居住在缅甸境内的明朝汉族遗民——果敢族(也即缅甸汉人,与当今
的缅甸华人不同。果敢族属于缅甸,但缅甸却不给他们身份证。他们
没有缅甸籍,缅甸政府不承认他们,早就想灭亡之。他们是汉人,但
却是缅甸籍,中共政府却又不能承认并帮助他们。)

公元1659年,清兵的铁蹄如疾风一般叩响了明王朝的残山剩水,
南明的末代皇帝永历帝在死忠的孤臣黔国公沐天波(开国元勋沐英的
后代)及其部下的簇拥下,逃进了滇缅边境的野人山。“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的缅王,忽闻中华上国的天子驾临,受宠若惊,即派仪仗
队来接,旋踵便觉不妥,就“慰留”贵客于缅北山区。落草的凤凰不
如鸡,这群中原皇孙与卿相不得不一夕数惊地潜伏于斯,幸有来自缅
京的米粮接济,不至于采野薇而食。次年缅京老王驾崩,新王继位。
他没那幺胡涂,深知国邦里养着一群祸胎,早晚会殃及池鱼,便派精
兵*,一举将几十名臣乱刀砍死,永历帝被囚禁。果然,同年底平西
王吴三桂的大军已饮马怒江。缅王即献出永历帝,后那位亡国之君在
昆明五华山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于缅桂树下,中国的又一轮朝代更迭
就此正式打上了句号。

然而,在缅甸境内,事情并没有了结。当时,前后脚追随永历帝逃入
缅甸的南明军民有万余之多。明灭后他们继续逃亡,藏匿于缅北的热
带丛林之中,其中有一杨姓武林高手,其曾祖先是沐英将军长驱入滇
时的帐前骁将,此后多少代镇守滇边,对西南的民情地理了若指掌。
在缅北竣酷的环境中,杨氏终能统领起各部南明遗民,逃避清兵的追
杀,与当地土著红刀子进白刀子出地“打冤家”,憨厚而失之蒙昧的
土著人斗不过这群“客籍”,渐渐退入野人山深处,一个华人的社团
从此崛起于缅北高原,住民繁衍至数十万之多,。其后,缅甸王正式
承认了杨家的实际地位,封为果敢(地名)土司王,自此,统治缅北
一个多世纪的土司王朝,无论英国人、日本人都未能撼动其百年基
业。直至1962年,杨家才与吴奈温将军达成协议,交出土司官袍
和印玺,实行地方自治。

不知道你信不:几百年来,这儿的汉族后裔一直讲汉语,说汉话,穿
汉服,甚至于孔子文化,明末清初的汉人遗风都能从这里人身上看
到。他们从不讲缅甸语。凡到过这儿的朋友,都会看到的。

        5、曾经的国土——缅甸果敢县

掸邦果敢第一特区,地处缅北萨尔温江东岸,面积约5200平方方公
里,与我国云南省临沧地区的镇康县、沧源县、耿马县以及保山地区
的龙陵县接壤,中缅国界线长达250公里。果敢数百年来,特别是近
百年的历史,是以贩运毒品获利为目的的武装割据的历史,解剖它的
历史,可以看到缅北数支地区民族武装和贩毒武装势力形成、发展历
史的缩影。95%由华人组成的今日缅甸少数民族“果敢族”,与云南
边疆地区有着极为深远的历史关系,对其进行深入探究,不仅有助于
西南边疆史的学术研究,而且对世人认识云南境外毒品问题的历史与
现状、维护西南边陲的稳定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仔细推究起来,果敢族的历史起源竟在中国昆明的逼死坡,与中国明
朝末年的永历帝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今天,许多果敢人仍然自称是皇
裔后世子孙,并以此而自豪。逼死坡是昆明市五华山西麓、华山西路
北段的陡坡。明清两代贡院在此开科取士,后逐渐发展成为通往贡院
(今云南大学)和北城门及北郊的重要交通要道。据说最初因这个山坡
上有几家卖蓖子的铺子,因此被称为蓖子坡。

1658年3月,史称桂王的永历帝朱由榔,在原明末农民起义军张献
忠余部李定国、白文选的大西军拥戴下,继续举起南明王朝的旗号对
抗清兵。1658年10月,在一群南明孤臣的护卫下,从南京一路逃亡
到云南的朱由榔,最后在昆明建立了南明王朝的滇都,并开始在五华
山上建造王宫,蓖子坡随之热闹起来。

清顺治十六年(1659)正月初三,吴三桂数十万大军分三路连通昆明。
南明小朝廷只得弃滇都昆明,经保山、腾冲一路败退进人缅甸。虽然
南明的大西军战事一再落败,但在此期间却冒出了一个骁勇善战的罗
姓将领,此人的第十代子孙罗星汉成为后来威震金三角的大毒枭。

据《明史》记载:朱由榔带1500余人由腾越(腾冲)西逃,进人缅甸瓦
城(即曼德勒近郊的古都阿瓦),观望形势的缅王慰留贵客于缅北山
区。1661年缅京老王驾崩,新王莽白继位,他看清形势,派精兵夜
袭,砍死了南明数十名遗臣武将,囚禁了永历帝。这在历史上被称为
“咒水之难”。1662年,吴三桂率清兵十万之众饮马怒江、直抵缅
甸瓦城城郊,莽白立即将永历帝及其母、妻、妾送交清军,以免惹火
烧身。朱由榔被押解回昆明,囚禁在蓖子坡头的金禅寺(今利民巷)
内。康熙元年(1662)四月,永历帝被吴三桂用弓弦在今称逼死坡的地
方勒死,南明王朝宣告彻底结束。

昆明百姓出于对吴三桂叛国降清的义愤,将永历帝遇难地蓖子坡改称
为逼死坡。清云贵总督认为有损大清声誉,遂于道光年间将逼死坡改
为升平坡,并勒石立碑以宣扬其升平盛世,但民间仍称之逼死坡。后
云南都督蔡锷将军以三迤士民的名义,在逼死坡头立“明永历帝殉国
处”石碑一方。石碑一度失落1983年幸得找回,如今又重新立在坡
头。

南明的残兵数干人选到了一个叫麻栗坝的地方,这地方在缅语里的意
思是最野蛮的地方,即今缅甸果敢县(整个果敢辖区呈条状,多为高
山丘陵区,主要是由三个大坝子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以出产大烟而
闻名的麻栗坝,平均海拔1216米,年平均气温摄氏16。8度,年平
均降雨量1674毫米),隐姓埋名深居下来。今天果敢地区的汉人系这
些明末官兵的后裔为主体,其中有一姓杨的武术高手,其曾祖先是沐
英将军长驱人滇时的帐前绕将,此后历代镇守滇西南,对西南的民情
地理了若指掌。杨氏成为当地土司,统领起各部南明遗民,逃避清兵
的追杀,与当地土著红刀子进白刀子出地打冤家,憨厚的土著人斗不
过这群来势汹汹的“客籍”,渐渐退人野人山深处,一个华人社团崛
起于缅北高原,繁衍至数十万之多,其后果敢土司和莱莫土司均延承
了中国封建王朝封洁的官僚体系。直至1962年,杨家才与奈温将军
达成协议,交出土司官袍和印玺,实行地方自治。

早在明代中斯,国势强盛,中央帝国西南周边的各少数民族部落纷纷
纳贡称臣,接受明王朝的节制。在云南与现今属缅北克钦邦、掸邦接
壤的地方,明王朝采取以夷治夷的方法对偏远之地的“蛮夷”进行统
治。明王朝在此设立了6个宣抚司、宣慰司,其中两个是在目前缅甸
版图上的孟洋和木邦(明朝末年1602一1606年间,缅人趁中国改朝
换代的内乱之机,举兵向北进攻,先后攻占了八莫、孟洋等地)。在
明朝中叶,它的统治范围很广,萨尔温江的上游是中国的内河,而现
今的伊洛瓦底江上游的一部分也在明王朝的统治范围。在伊洛瓦底江
边的人莫,明朝设立威远营,曾在此筑坛誓众,其誓词日:“六慰拓
开三宣恢复诸夷格心求远贡献,洗甲金沙藏刀思窟不纵不擒南人自
服”。

1593年,云南巡抚陈用宾受命用武力收复了蛮莫(八莫),为了加强边
防,陈用宾在腾越州边界筑起了八关,即神护关(今云南腾冲县西北
动卡山)、万切关(今云南盈江县西北动弄山)、巨石关(今丢南盈江县
西北息马山)、铜壁关(今云南盈江县西北布哈山)、铁壁关(今云南陇
川县西北)和虎距关、汉龙关、天马关(清末中英勘界时,三关划归缅
甸)。这八关的关址距当时中缅边界数十里至数百里不等。

作为南明永历帝副将的罗氏后代,因永历帝的落败也随之沉沦,到了
罗家第四代即立下祖训,隐瞒其祖上曾是永历帝宠爱副将的历史。所
以,虽有家谱传世,但由于族人严格守训,致使其家世愈加鲜为人
知。到20世纪初叶,永历帝身边罗副将家已传至第八代,1916年
冬,罗家第四个儿子降生,这就是后来在缅北地区赫赫有名的罗四老
板。罗朝兴。1934年,年满18岁的罗朝兴娶妻段氏,共生有四男一
女,长子即1935年出生的罗星汉(缅名畏蒙),次子星堂,三子星
期,四子星杰,长女星蕊。罗将军第十代后裔的罗星汉,日后成为便
会三角毒名扬天下的世界头号大毒枭。

明清时朝,在宣抚目的设置下,又设有部落土司。果敢土司只是木邦
宣慰司下辖33个土司之一。一百多年前,果敢一杨姓大户,每年替
代当时叫大伙头的陈姓土司前去木邦述职,捐交一年的门赋、烟课,
跑来跑去与上头混熟了,后来木邦宣慰使将这名姓杨的青年任命为果
敢土司,陈氏的职务被莫名其妙地顶替了。至晚清光绪初年,麻栗坝
才有正式任命的土司一职,首任土司叫杨国正,他的子孙后来一直世
袭土司至最后一任。清末,后来英国王室也对缅北的土司王朝制下的
人事变动统统予以册封追认。现在在果敢老街的大庙、大水塘两处,
还存有当年清廷与英缅政府封话果敢土司王的两块碑。

这一时期还有一部分汉人进入了果敢地区定居,他们主要是古代来往
于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马帮商旅,其中以云南、贵州、四川人居多。而
后,二战中被打散的国民党远征军的散兵游勇流落缅北,辗转来到果
敢华人区定居。因此在缅北果敢地区一带,人们的籍贯不仅有云贵高
原,还有湖南、湖北、浙江、江苏、江西等地。永历帝事件后不久,
在今腊戍以北的登尼,清政府也仿明制,设立了木邦宣慰司一职,命
当地土司“世守其地”。但忙着应付反清复明和内乱的清廷鞭长莫
及,多数时统而不治,缅北成了飞地、化外之邦。1897年,英人与
清王朝谈判定界,果敢被割让给英国。

果敢南部就是后来因坤沙而闻名于世的菜莫山,它虽然在地理上属于
当阳,但与麻栗坝却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历史上,莱莫土司、果敢
(滚弄)土司均承袭了明清的祖制,所不同的是,莱莫山由于是缅甸掸
人的聚居区,汉掸文化交融在一起,而果敢至今仍保存着较完整的华
人传统。无论从文化底蕴,还是对于族系的认同上,这些地区的大多
数百姓几乎部称自己是华人。连坤沙都曾对外宣称过自己祖上第八
代,是从中国云南到莱莫山的汉人,其父娶了当地掸族(即与中国傣
族、泰国泰族系同一民族)女人为妻,生下了混有汉掸血统的坤沙。
对于任何外部势力,这里都存在一种天然的抵制与排斥。这也是作为
缅甸少数民族的果敢汉人始终与缅人没能完全融合的原因。

当地华族与缅北少数民族各按自己的习俗生活着,在缅北,种植罂
粟、生产鸦片已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鸦片经济已成为人们生活
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到20世纪40一50年代,逐步形成了当地少
数民族以种植为主,旅缅华族收购、贩运为主的格局。华族因此所赚
得的钱远远超过了当地土著民族。

20世纪初朝杨国正主政时,正值麻栗坝大烟土声誉鹊起之时。因出
产优质鸦片,果敢由此而商业兴旺,社会繁荣,人口也大大增加,并
诞生了整个金三角地区最盛大的烟会,成为缅北当地一年一度最为热
闹的鸦片集贸盛事。每年到鸦片上市交易的时节,从中国四川、云南
远道而来的马帮,印度、泰国来的商贾,云集果敢老街贩运大烟土,
交易活动中还有一系列的其他商品交易和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久而
久之形成闻车中国西南和金三角的鸦片烟会,时间为十天半月不等。
从中国远道而来的老板和马帮,一般是将生产工具、丝织品和器皿等
运来果敢贸易,再换成大烟土运回云南。从泰国、印度来的商人则以
贩卖日用百货为主。英国人则以兜售洋货为主。烟会越办越红火,成
为果敢仅次于传统节日的一大盛事。

在烟会上最抢手的商品当然是大烟土。20世纪40年代以前,烟会上
最为活跃的主角,是常常手持文明棍的英国人。英国人雇用的马帮,
被当地人称为赶洋脚,这是当时一件大大有利可图的事情,马帮帮忙
贩运一趟,获利比平时跑单帮高出2一3倍。土司杨家更加热衷于烟
会。因为每年此时他们的马帮不仅可以大赚一笔,还更进一步密切了
与英国人的关系。作为土司署,每年的烟会是署内最可观的一笔烟
课,成为其最重要的财政来源。当地的烟课,几乎是果敢上交缴掸邦
土司税赋的惟一来源。

作为果敢政治经济中心地带的老街,尽管是一条小街,却因烟会而赢
得多年的辉煌。百年来,整个果敢出产的鸦片几乎全是以老街为集散
地。由缅甸经滚弄运往中国的货物,也是以老街为中转站。在20世
纪40年代初钥,整条街商号林立,其中包括云南最大的永昌祥、复
协和、茂恒等大公司设的分号,每天进出骡马数以千计。

果敢土司杨家与大户罗家、苏家因此而暴富起来。罗四老板罗朝兴在
婚后将家产的大部分投人到马帮运输业之中,他先后添置了200多匹
骡马,成立了一支20余人的武装,干起了从腊戍、当阳、东枝等地
向泰国清莱、渭赛一带运送鸦片的买卖,有时也帮人运输一些土杂干
货之类。

日本战败后,英人重返缅甸。为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缅甸国内展开
了风起云涌的独立斗争。以民族英雄昂山将军为首的自[和]由同盟,
推动了人民的反英浪潮。掸族、克伦等少数民族,是英国统治的获益
者。在缅人奋起反英之时,整个掸族居住的掸邦,也由于自身的利益
而进行了积极的活动。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变局,果敢土司杨振材等人招兵买马,扩充武
装,以防不测。果敢华人纷纷响应,捐款捐物,拥戴杨振材成立果敢
地区自卫队,许多青壮年果敢人加人自卫队行列中。二战中,中国远
征军(以青年学生组成)流散的老兵,也在缅北各地依托华族的力量,
办起了各种华文学校和训练班。在果敢,罗星汉原来就读的官立小学
50年代成为反共军事学校。罗星汉时年13岁,彭家声也未满14
岁,教官是国民党黄埔军校生老兵。在这个训练班快结束时,罗、彭
等人己经练就了一身本领,走马枪,游击作战,几乎无所不精。军事
培训班结业后,所有22名学员均被授予少尉军衔,罗星汉是最小的
一个,当年只有14岁多一点。他和彭家声均被分到果敢自卫队中任
分队长、小队长,开始了在金三角地区的滚打。而彭家声更是由此开
始了在果敢起伏47年的历程,最终赢得果敢王的称誉,成为近代历
史上控制果敢时间最长的人物。后来的坤沙也是在这所学校就学毕
业。这里的授业,造就了日后三人化诧金三角的本领。

1942年以前,果敢土司署管辖本地治安与司法的是由二三十人组成
的“红包头”,这是一支服装怪异的警察队伍,头裹红头布,据说是
仿英人雇用印度巡捕的头饰而来,身上皂白相间的服装与腰中的弯
刀,却又是清代衙役的装束。这支兼容了大清与英殖民色彩的搞笑队
伍,由果敢传统的门赋与烟课等税捐供养。1942年日本侵占缅甸
后,为抗击日本侵略军,果敢的红包头改名称自卫队。当时果敢第四
代土司王杨文炳,在危难之际坚拒日寇诱惑,毅然在果敢竖起抗日大
旗,并在1942年3月赴重庆拜晤当时领导中国抗日的领袖蒋介石
宣称三百年前(明朝)同出一宗,绝不当出卖汉民族的败类,后被授予
果敢地区抗日自卫队少将司令一职。

中国远征军迸人缅北及果敢后,将其改编为第20集团军果敢自卫
队,并配发枪支弹药,自卫队因此发展到1000余人,在与远征军配
合作战中,先后与日军直接对抗上百次,牺牲了150余人。最辉煌的
一次是在大水塘地区与中国远征军联合对日作战,打死了日军一个联
队1000余人,果敢自卫队因此留下了抗日的良好口碑。因为有了这
支队伍,那时的缅北地区始终高悬着英国米字旗和中国的青天白日
旗。直到1948年1月缅甸正式独立,土司王杨文炳参加了缅甸立国
的班弄会议,果敢人因其浴血抗战、保土有功,而获新生的缅甸政府
承认,果敢族被写进了缅甸国册,它成为缅甸在缅北人数最少的一个
少数民族。杨振材两兄弟分别当选上议员、下议员兼地方长官,他们
提出缅北华人应加入缅甸国籍,在议会获得通过。但1950年颁发缅
甸国民身份证时,缅北果敢一带的儿十万华族中,仅有I万余人愿意
领取,华人的向心力还是北方的中国。杨振材后来官至缅甸掸邦财政
厅长,而果敢县长一职则多年由杨家兄弟轮流坐庄。

因抗日有功,1947年英王乔治六世向杨文炳颁发了英帝国勋章。
后仅保留百来号人的队伍守土自治,但自卫队的称谓就此延续下来。
以后随着形势的发展,自卫队的功能逐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或为果
敢领导层内斗的工具,或为缅甸政府所利用,或成为毒案如罗星汉拥
兵自重、演变为护卫鸦片运输的武装,或成为如彭家声与政府对抗的
民族武装。

1941年,杨文炳被英国人接往印度加尔各答“度假”半年。后由与
他一同回到果敢的英国文官宣布:由于杨文炳长子天折,次子杨振材
为“印袭官”。英人采用中国封话制,由此确立了杨家最后一代土司
的地位。在杨氏家族中,不能不提到人称杨二小姐的杨振材之妹——
杨金秀。这不仅因为杨二小姐有传奇式的经历,而且罗星汉等人的幌
起与她有着密切关系。杨二小姐生就一副倔强性格,自幼习文练武,
成年后走马贩运烟土(杨二小姐终生未嫁,现居缅甸仰光,记者2002
年4月在金三角采访时,年已70多岁的杨二小姐正在住院,已进人
生命的弥留时刻)。她拥有约200人的武装马帮,而这支武装的队
长,就是罗四老板的大公子罗星汉。罗星汉比杨二小姐小十多岁,但
得益于土司杨二小姐的名声和自身的才干,个人势力得以迅速成长。

罗星汉等人凭自卫队武装拥兵自重,自立门户。果敢形成三大势力主
导天下的局面,一是杨振声的反缅武装,其中一部分在泰国由杨振业
领导二是罗星汉受政府扶持的自卫队武装;三是彭家声领导的由年轻
人组成的反缅武装。随着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缅甸政府加紧了对果
敢地区的控制。1958年,政府军一个连进驻果敢大水塘。1963年8
月17日,缅甸军事侦探部及东北军区同时行动,对果敢地区头面人
物进行了搜捕,杨文灿在仰光、杨振材在腊戍、杨二小姐杨金秀在仰
光、罗星汉在缅东几乎同时被抓。缅军第77师大规模集结完毕,开
始向果敢地区快速挺进。

1965年6月,赋闲在家的彭家声秘密成立了果敢人民革[和]命军,他
们在果敢百姓中赢得了支持,并公开与政府军对抗。彭家声与其弟彭
家富统领大约150人的武装,于1968年1月1日打着缅甸共产党人
民革[和]命军的旗号,重返果敢。从此,果敢开始了缅共二十余年的
统治。

1968年,缅共首先攻占果敢地区,至1972年果敢已经完全成为解放
区根据地。果敢县的建制成为20世纪70年代缅共统治区的一个缩
影。

记者在果敢见到现年30岁的果敢大竹管人氏罗星伟,他在果敢老街
和胞兄开小铺做杂货生意。以前他们在大牛场住,以玉米、茶叶、谷
子和种罂粟为生。他家和罗星汉同出一族且同辈,按辈分年纪应叫罗
星汉哥哥,只是由于罗星汉毒名显赫而不愿和他来往。罗星伟长年当
兵打仗,平时沉默寡言,但是对地图非常熟悉,有些文化。据罗星伟
回忆说,原来这里是原始森林。明末清初,永历帝被抓走后,数干随
从有的降清,有的逃亡,但大部分人为躲避围剿来到果敢定居。系出
名门的这些明朝将官后裔一律隐姓埋名。罗家先辈是深得永历帝宠爱
的南京名将,到了家族第八代,也就是罗星汉的父亲罗朝兴,才重立
祖宗牌位。

据他解释,果敢是掸族语,“果”是九的意思,而“敢”是人家的意
思,合起来就是九户人家的意思。果敢族的英文名称为
“Kokang”,在雅虎网站上解释为“居住在缅甸金三角的一支来自
中国的少数民族”。果敢人对自己的解释却是:“果”等于果断,
“敢”等于勇敢。“果断而勇敢”就是今天果敢人对自己族名的宣示!

       6、果敢概况

          貌小锋

2008-05-10

果敢风光旖人,更让世人感动得是这里的民风特质朴和纯洁。

在当今世界各处都是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这里可以说是一片净土。

只有切身到过此地的人才会有感触。

很遗憾!这片净土在世人的眼中,几乎有百分之九十八的人认为这里
却是“黄赌毒黑社会”之发源地。金三角人却从没向外界人们辩解着
什么。我亲耳在国内火车上听到几个青年军人说:不行的话,咱们去
金三角当黑社会老大去吧!

我们不要责怪果敢没有对外大力宣传推介他们。而是某国某些媒介向
外界歪曲报道的金三角地区的新闻太吓人了。

好在,现在世人和外界正在渐渐了解一个真实的金三角。

缅甸的这些国中之国,一直是缅甸政府的心头之痛。毕竟这些特区和
中共政府来往相当频繁。和缅甸国内却鲜有接触。

举个例子,从没去过中国的当地人讲着流利的汉语,学校课本是人民
教教育出版社的,老师大多是从中国聘请的,边贸活跃,电视是中国
的节目,移动电话都用中国移动的信号。在此经商工作的中国商人数
超过当地人,这些商人们经济上可以尽情地开发当地资源,却不必当
心如同在国内一样,受到环保部门的质询等。

但世界已经进入和平发展经济的时代了,本人私下认为,该地保持实
际的独立,其实对中国和缅甸都是有利的。

掸邦高原上,缅甸境内,第一特区果敢,首府老街市,军队是民族民
主同盟军;第二特区佤邦,首府是邦康。军队是佤邦联合军;第四特
区位于小孟拉,军队是掸邦东部民族上主同盟军;第三特区的克钦新
民主独立军。

唉,这几个俗称的缅甸国内的国中之国,也就是现在四个特区。他们
都是当年缅共分解出来的,都有着很深的中国情节。对于缅甸政府军
来讲,这些地方武装,就相当于我国当年民国时期的军阀。而对于中
国来讲,他们却是不被中国承认的,但他们又做着为中国保疆戍边的
特殊中国军队,很难的。

也可以说,他们是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府和武装,无心无意之
中,不经意间反而成了中国,对付东南亚几个小国家的几个棋子。

金三角地区,他们成分很复杂。有原始土著居民,有各少数民族,也
有明代逃过去的汉民,也有云南四川等省早期迁过去的,也有过去南
洋发展的侨民,还有抗战留在异域的军民,还有就是文革时期,国家
非正式派过去支持红色革命的人(知青)。国民党应该成分不多,大
多七十年代都从此撤回台湾了。

总之,在缅甸人眼中,他们就是华族就是了。

1949年原国民党军胡宗南余部在解放军的追剿下,逃入缅甸。开始
还受台湾蒋介石的领导。后自立成为一割据政权,缅甸政府军拿他们
没办法。后协商中共政府,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入缅作战,后来缅甸国
内及国际YU论下,蒋介石命国军撤台。一些云南四川广西等籍不原
意去台,后余部在金山角和中缅边境一带活动。

六十年代末,他们在边境遇上我边防军时,还经常交谈:我们打不过
你们,你们是好样的。但是他们(指缅甸军队)打不过我们。

第四特区的主席林明贤是原海南知青,第二特区的鲍有祥是四川省攀
枝花市人。1971年插队云南的知青,跑到缅甸闹革命。

据说那地方本来就是中国地盘,54年给中共政府划给缅甸的。

其实毛时代送了很多领土给外国,各个方向都有的。这些领土送给缅
甸是为了换取当时的缅甸政府对付境内的国民党残余力量。从本质上
讲,当国家利益和政党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毛和蒋选择的都是一条
道路,国家利益在他们的心中远不如自己的党的利益来得大。

后来在文化大革命时和缅甸闹翻了,又才支持缅共造反,造成了今天
的局面。邓公上台后,给缅共断了奶,他们支撑不下去,就分裂成了
4个部分,并且都开始贩毒。原缅共中央领导人也被掸邦高原的武装
“礼貌地”送到了中国云南境内。

必须要提一点的是,“麦克马洪”线在国际上是合法的,因为中缅边
境就是根据“麦克马洪”线划分的。根据国际惯例,这视为中国承认
并接受了麦克马洪线。如果当时毛不把这些领土送给缅甸,或许中,
印62年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尽管62年打了一仗,但藏南的9万领
土事实上还是被毛送掉了。

现在云南省和这些掸邦高原的各个特区关系特好的。不仅电话区号,
水电,甚至于这儿都流行人民币,缅甸币却不流通。

昆明的朋友可能知道,在一些军校里或警营里也能看到,不时,有穿
军装象解放军一样的一队人,,近了一看,领章帽徽不一样。年龄大
约都在30上下。长相向我们西南边陲人一样。原来,他们是缅甸各
个特区的警察,他们实行军衔制,来的都是尉官。接受我国警察正规
的理论学习和培训。

缅甸是我们的友好国家。这些与云南相邻邦的掸邦兄弟民族也更是与
我们友好的民族。

责任编辑: zhongkang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09/0828/141328.html